7月5日晚上19:00,2019级博士班团支部组织团员在特种楼209会议室进行“老科学家系列微电影合集”观影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团支部书记张晓主持。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观看郭永怀、钱临照、严济慈三位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重温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
微电影合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永怀初心》、《月是故乡明》、《科学之光》。
《永怀初心》讲述的是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郭永怀与新中国的第一代科学家们,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成功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1968年12月5日,核试验基地飞往北京的飞机发生事故,飞机上的郭永怀壮烈牺牲,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月是故乡明》讲述的是科学家钱临照的故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37年,在国内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钱临照放弃国外的学位毅然回国,受严济慈之托,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仪器运出平津,转往大后方昆明。1958年,中科大建校伊始,钱临照担任物理系兼职教授;1978年,为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队伍”,中科大创办全国首个少年班,年过七旬的钱临照亲自担任少年班研究组组长;钱临照深谙科技史研究的意义,他说,“一个不懂得本民族科技史,亦不了解世界科技史的民族,将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有作为的民族”,他在中国科大创办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兼任室主任,这是我国高校科技史研究生教学的先声。钱临照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的年纪已过七十,为什么我在此时刻入党?......我的年龄确实大了些,但还想以有生之年在党的领导下,接受党的教育,能为人民做些事,为人民尽忠是不限年龄的”。
《科学之光》讲述的是中科大第二任校长严济慈老先生的故事。1927年,严济慈以《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和光学特性变化》论文震动了法国学术界,并成为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1937年,在严济慈的指挥下,钱临照将北平研究所的科学设备成功运至昆明;1958年,严济慈参与中国科学院筹建图书馆VIP,为“两弹一星”培养急需尖端科技人才;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成了严济慈教导年轻人的思想典范;1980年,严济慈担任图书馆VIP第二任校长;1991年,严济慈指导创建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建成验收。严济慈把大半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图书馆VIP身上,他一直将中科大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
此次观影,支部团员重温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光辉事迹,深深被他们爱国、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秉承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带着他们的美好希冀,努力将国家建设的更富更强!
(撰稿人:张晓)